演奏:袁莎
当代中国杰出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三项国内外顶级赛事的冠军获得者;中国火星大使。我国探月工程“中国梦音乐芯片”存储了袁莎演奏的《出水莲》,与《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作品共同载入史册,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月球再入返回的古筝曲,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多次在第九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专场文艺晚会、中非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开幕式文艺晚会等重大国事活动中担任重要古筝独奏表演,是当代中国古筝艺术的代表人物。多次给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进行文艺表演,并受文化部委派作为主讲人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林肯艺术中心等举办“中华文化讲堂”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国家名片。袁莎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国内外重要古筝比赛上获得大奖,其本人也多次获得国家级指导教师园丁奖。
袁莎以其精湛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敦厚诗意的美学观念,对当代中国筝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乐曲《弥渡山歌》
弥渡山歌,是一首云南白族山歌。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弥渡县城过去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