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自:“秋调——胡建兵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
1997年11月26日北京音乐厅
胡建兵,曾任职中央民族乐团。自幼随父学习民间管乐的演奏,七岁考入甘肃省艺校,师从著名吹呐演奏家刘焕臣,唢呐演奏家赵发海学习唢呐。师从笙演奏家陆其昌、赵喜道学习笙的演奏,师从著名笙演奏家牟善平,学习牟派笙演奏技法。1983年获首届甘肃省器乐独奏比赛一等奖。1985年以笙专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冯海云教授,同时师从李滨扬教授学习作曲第二专业,师从胡志厚教授学习管子专业,毕业后继续随郭文景教授学习作曲。1998年移民美国,在纽约创建“北美中乐团”,并多次在林肯艺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等多个著名音乐厅中止表演2001参加首次“丝绸之路音乐计划”以来,多次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合作演出,并有机会与世界各地音乐家进行合作。2004年与管子演奏家包键合作,由美国职业音乐基金会主办的“管子与笙”现代作品音乐会,成功地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上演。主要作品有:《梅花祭》(香港中乐团首演),《香如故》(或首届台湾新原人奖)《芽》《吹响与打击乐》《戏鬼》(美国职业音乐基金会委约)等。
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王中山的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音乐表现细腻、传神、无论是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或者技巧复杂的各类现代筝曲,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曲风貌:即使是某些目前几乎尚无人有能力涉足的用快速指序技法创作的高难度筝曲,也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
在古筝演奏技法上,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一九八六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开拓性地运用了轮指技法、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羲甲的形式进行演奏,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一新。目前,有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的各个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了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他先后举办了许多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大力推广古筝艺术;他还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与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录制了多张演奏专辑。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北京晚报、音乐周报、音乐生活以及海外报刊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北京音乐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汉江韵》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他的艺术生平现已选入《国乐精粹》《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古筝独奏曲《秋调》是作曲家胡建兵于1988年所作。
秋深了,叶落了,大地萧瑟凄迷,天空高远旷荡——带有西北黄土高坡的狂野和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