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甲(1934年6月-2019年8月3日),秦筝教育家、演奏家,男,山西省闻喜人,汉族,大学专科,教授。
曾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学会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秦筝学会会长。
2019年8月3日,周延甲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人物经历
曾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学会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秦筝学会会长。1953年考入西安音专(今西安音乐学院暨附中前身)主修古筝,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1960年整理编订了陕西流派《古筝迷胡曲集》等,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陕西筝曲16首被列为音乐艺术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学习曲目。撰文倡导和奋力实践“秦筝归秦”活动。
2019年8月3日23时34分,周延甲教授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8月7日,在西安市殡仪馆仰止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主要作品
《榆林古筝考查报告》(合作)、《继承和发扬秦筝流派演奏艺术传统》(获陕西省艺术科学研究成果优秀论文奖)、《秦筝归秦,贵在实践》等十多篇,并主编《秦筝》杂志。创作并演奏合带《姜女泪》、《绣金匾》、《凄凉曲》、《秦桑曲》(此曲获中央电视台《山城杯》作品一等奖)等筝曲,赴香港演出《秦乡行》、《中港台筝乐大师演奏会》、《秦声粤调音乐会》、《秦土情筝乐演奏会》,赴韩国、新加坡演奏陕西流派筝乐。报界评论称“曲调特点鲜明,风格突出、就是秦筝乐派。”筝坛宗师曹正教授生前说,“具有西秦风格的‘秦声’,使两千多年的逸响新声,不但恢复了它的历史盛名,而且是奇葩吐艳,大放异彩。”1999年《周延甲筝曲选》(周望编)出版发行,2001年录制《中国筝曲.陕西篇》CD盘,2002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中国古筝流派名家音乐会》。
培养学生200余人(获国家级奖9人,省级名次奖20人)。1982年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1994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证书。多次被聘任全国古筝学术会议委员和大赛评委。业绩被收录《中国音乐家辞典》、《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音乐家传记》等。
女,出生于1961年。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出生于民乐世家,自幼随父周延甲习筝,深得陕西筝派技法真传。曾师从高自成、项斯华、范上娥、杨秀明等诸位名家,兼收南北各派所长。1977年,任中国歌舞团筝独奏员。1979年应中国唱片社之约首录《秦桑曲》,并先后录制《姜女泪》《凄凉曲》《道情》《百花引》《扫雪》等陕西筝乐,为陕西流派的发展和振兴奠定了基础。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1986年获“首届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一等奖”。1985年以优异成绩破格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继续深造,毕业后被学院推荐保送为硕士研究生。199 1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多次以国家级演奏家身份出访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讲学、演出。
其演奏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积累。多年教学中,培养了众多古筝专业优秀演奏人才。录制出版有《高山流水》《名家名曲·北派古筝精髓》《传统古筝专辑》《中国筝曲——陕西篇》等数十辑古筝CD。出版有《古筝速成演奏法》《周延甲古筝曲选》等专著。与黄枕宇先生合作创作有《映象》《声声慢》《西部主题畅想曲》等古筝作品。个人传略被收入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名人录》等书籍。
《秦桑曲》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作者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 带的戏曲音乐“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炼后谱写的, 乐曲以委婉、缠绵、优美、柔和并富有激情的旋律,伴随着轻淡素雅的伴奏音乐,描述了一位深情的妙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
《秦桑曲》这首作品体现了曲作者对秦地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其中融进了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特点和特色的技法。旋律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深刻地表达出“盼妇思夫伤悲切,一曲‘秦桑’泪万行”的情感,通过对外派筝曲的学习、继承、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采用诸派技法之所长,运用了诸如左手大指压按弦,右手大指压按弦,右手大指大关节长摇等陕西筝曲独特的演奏技法,是陕西筝的代表曲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