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曲家,作曲博士。
王丹红的音乐创作以其丰富的音乐情感、优美的旋律、恢宏大气的曲风而深受欢迎。近年来,她接受许多乐团的邀请,委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创作涉猎民乐、交响乐、舞蹈、影视等各类音乐体裁。
随着她的成名作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问世,先后又有《弦上秧歌》、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室内乐作品《动感弹拨》、《翡翠》等作品成为了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受国家交响乐团委约先后完成了交响合唱《魂系山河之硝烟如虹》、《中国梦随想》、舞剧《1935之舞》、歌舞剧《云上太阳》、电影《柳如是》等音乐的创作,显示了她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功力。室内乐作品《梅边四梦》由紫禁城室内乐团委约并在波兰“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萨尔茨堡”艺术节等重要国际音乐节上演出并获得了高度赞誉。大量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众多音乐奖项,其中包括:“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等。
2014年,她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弦上狂想——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作品音乐会”。2016年在台湾、北京成功举办了“王丹红协奏曲作品音乐会”。同年,民族清唱剧《大地悲歌》在国家大剧院首演。2017年,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永远的山丹丹》相继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好评。2019年,民族管弦乐音乐会《高粱红了》获得该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入选“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
主要民乐作品主要有: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弦上秧歌》《太阳颂》、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委约作品)、二胡作品《百年随想》《我的祖国》《弦意岭南》、琵琶作品《云想·花想》、箜篌作品《伎乐天》、室内乐作品《翡翠》、《动感弹拨》、《梅边四梦》、《飞旋的艾特莱斯》、《梦入江南》、《邂逅》等。
中国“CCTV光荣绽放——新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上海市政府文化艺术引进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筝会会员,中国新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上海沪剧院首席古筝演奏家,华东师范大学外聘教师,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特聘教师、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评委。
崔晓彤先后师从于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樊艺凤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曾获得中国政府最高奖第五届“文华奖”古筝青年组银奖、室内乐重奏组银奖;第九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古筝比赛优秀表演奖;首届香港国际古筝比赛青年组金奖;首届“中国古筝艺术周”比赛青年组金奖;纽约国际器乐比赛古筝青年专业组金奖;洛杉矶第三届“中美国际电视节”最佳古筝表演奖;中央音乐学院“娃哈哈”奖学金;北京市政府优秀毕业生。
作为当代优秀的青年古筝演奏家,崔晓彤一直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音乐足迹遍及温哥华、洛杉矶、夏威夷、韩国、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受到国内外观众赞誉。曾成功举办几十余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多次受邀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一带一路”音乐节、“万人古筝吉尼斯世界纪录”等国内外重大演出,曾与中国爱乐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新疆爱乐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等进行合作,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录制、“CCTV风华国乐”栏目录制、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爱奇艺《我是唱作人》节目录制,与刘欢、周杰伦、林俊杰、林志炫等著名歌手同台合作演出,曾参与林俊杰音乐专辑《将故事写成我们》、电影《沐浴之王》等音乐录制。她曾多次担任全国考级评审、各地方重要赛事评委、古筝专题讲座、师资培训研修课讲师,以讲课风格认真严谨、生动形象的授课风格受到古筝从业者的一致好评。
崔晓彤首演多首当代作曲家的新作,作品包括《桃花源》、《醉舞倾城》、《情热大陆》、《姑苏城》等,创作筝箫钢琴曲《幽兰》,改编《大鱼》等,《2016年出版个人古筝独奏协奏专辑—《桃花源》。她的演奏风格委婉细腻,大气自如,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感染力获得广大筝迷的喜爱。
李渊清,上海音乐学院教师,青年作曲家、钢琴家,民乐系钢琴艺术辅导。曾创作《桃花坞》、《云梦彼端》、《恣逸》、《姑苏城》、《寻隐》等多部作品,获得文化部艺术歌曲大赛优秀奖、帕拉天奴杯钢琴作品优秀奖、2010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二胡作品比赛银奖、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2019江南风格二胡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等殊荣。
作为钢琴艺术指导长期活跃于各大舞台上,每年近百场演出,与各专业领域知名演奏家以及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戏剧学院、上师大音乐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等长期合作,并多次担任金钟奖、文华奖、CCTV中国器乐大赛等重要赛事的参赛选手及展演评委的钢琴伴奏,曾获上海之春优秀艺术辅导奖,2018年度贺绿汀基金奖艺术辅导特别奖,2020年度贺绿汀艺术成果奖艺术辅导奖。
《如是》古筝协奏曲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女士于2012年创作,同年由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女士首演。乐曲取材于昆曲《游园惊梦》的一幕牡丹亭中曲牌“皂罗袍”的唱段。
《如是》——《金刚经》结尾这样写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协奏曲《如是》在挖掘、展示古筝传统魅力的同时,探求传统文化在心灵中的沉淀,展现高洁淳朴的心灵世界。《如是》突破,一个“情”字,作曲家使结构与情感完美地契合而又充满戏剧性的冲击力,坚守了“传统化”的同时,又将“现代化”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