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苏畅-古筝协奏曲《声声慢》
华音网
苏畅 古筝协奏曲 《声声慢》
演奏:苏畅
作曲:周望
作曲:周望

女,出生于1961年。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出生于民乐世家,自幼随父周延甲习筝,深得陕西筝派技法真传。曾师从高自成、项斯华、范上娥、杨秀明等诸位名家,兼收南北各派所长。1977年,任中国歌舞团筝独奏员。1979年应中国唱片社之约首录《秦桑曲》,并先后录制《姜女泪》《凄凉曲》《道情》《百花引》《扫雪》等陕西筝乐,为陕西流派的发展和振兴奠定了基础。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1986年获“首届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一等奖”。1985年以优异成绩破格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继续深造,毕业后被学院推荐保送为硕士研究生。199 1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多次以国家级演奏家身份出访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讲学、演出。

其演奏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积累。多年教学中,培养了众多古筝专业优秀演奏人才。录制出版有《高山流水》《名家名曲·北派古筝精髓》《传统古筝专辑》《中国筝曲——陕西篇》等数十辑古筝CD。出版有《古筝速成演奏法》《周延甲古筝曲选》等专著。与黄枕宇先生合作创作有《映象》《声声慢》《西部主题畅想曲》等古筝作品。个人传略被收入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名人录》等书籍。

演奏:苏畅

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副教授。被中央电视台誉为“光荣绽放——新十大古筝演奏家”;2019年首届“关爱青年—年度人物”;畅.如是艺术文化艺术总监;中德音乐大赛形象大使;博鳌艺术节形象大使。

苏畅六岁习筝,启蒙于尹长平老师,1996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曾获得2002年"龙音"杯国际大赛金奖;第一届文华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金奖;2007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2011年获得美国Youtube交响乐独奏家比赛桂冠,并与著名指挥家MTT(Michael Tilson Thomas)在悉尼歌剧院首演《航母》。她还曾入选“瑞士优秀青年计划”,在苏黎世演出谭盾先生的“古筝协奏曲”。

苏畅应邀在全国四十几个城市地区巡演,足迹遍布三十几个国家,曾与众多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及中国爱乐、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美国Chicago Sinfonietta交响乐团、美国Youtube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德国曼海姆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瑞士青年交响乐团、德国Young Euro Classic、墨西哥国家交响乐团等30几个世界顶尖乐团合作,曾在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悉尼歌剧院、联合国总部、芝加哥交响音乐厅、匈牙利皇宫、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柏林音乐厅、琉森KKL等演出独奏及协奏曲。近年来,她还在国内30几个城市举办音乐会,也致力于将中国古筝艺术文化传播到海外,她受邀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蒙特利军事语言学院举办音乐会及讲座,2018年参加洛杉矶钻石狮子会“爱在飞扬,因为有你”慈善义演,她的演奏受到国内及海外音乐家,评论家一致赞誉。

由她先后首演的经典独奏、协奏作品有:《中山装》、《如是》、《声声慢〉、《凤凰咏叹》、《巴松错》、《万壑松风》、《冬虫夏草》、《三字经》、《古筝、琵琶双协奏曲》、《将进酒》、《楼兰随想》、《开平碉楼随想》、《苍山雪》、《向晚》、《黑暗的献诗》、《山鬼》、《云水弦歌》《港珠澳大桥—之献给历史》《雨莲花开》等,均获得极大的成功。其中由美籍华人郑维德与好莱坞作曲家麦克.高登沙伯创作的《中山装》,在美国巡演20余场。她的专辑作品有《中山装》、《如是》、《云裳诉》、《三字经》、《冬虫夏草》、《天人合一》、《禅茶一味》、《明月映敦煌》、《筝语》、《学府音乐》、《大川国乐》、《一点思念》《Inspiration》等,其中“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中山装》”在华纳兄弟录制,于2010年在美国发行。她编写的教材《从零起步学古筝》经多次出版,销售过万册,古筝与诗词教程《弹唱古诗词》得到界内好评。她的论文《如是的美学思想及演奏技法》在秦筝杂志发表。

苏畅曾录制的电影、电视剧,大型舞剧等作品有:作曲家王丹红的《柳如是》、邹航的《诗经·采薇》、音乐制作人林海的《后宫》、《搜神记》、《灵珠》、《女人天下》;大型舞剧《大风歌》、《逍遥游》等。

苏畅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一起音乐吧”、“乐享汇”等栏目的录制,并参加“乐动青山”、“启航音乐盛典—跨年晚会”等大型音乐会演出。她还担任重大音乐赛事的评委工作,如“纽约伊斯曼国际音乐节”,中德一带一路国际比赛、中英首届国际比赛、“香港国际古筝比赛”、“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良匠杯”古筝大赛,“日本金谊国际艺术节”等。所教授的学生在重大比赛中斩获大奖。

乐曲《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筝协奏曲《声声慢》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这首词作,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周望老师创作。

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李清照词作风格偏向后者。 《声声慢》这首词虽有表达内心情感、直接抒发的句子,但也逃脱不了她婉约的风格。在乐曲创作中,同样也体现着这一特征,音乐旋律迂回婉转,注重情感线性表达。正如词中起句的一连串叠唱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中原本就带着音乐美,乐曲同样也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氛围开启,像是唇齿间的低声倾诉,还未打开便已感受到她的忧伤。音乐随着推进,从慢板的若有所思到中段孤寂惆怅,情感的积蓄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作曲家通过古筝与钢琴的几个重音,直接将幽怨的情绪抒发出来。如词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直截了当。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