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伴奏:王帅
女,出生于1961年。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出生于民乐世家,自幼随父周延甲习筝,深得陕西筝派技法真传。曾师从高自成、项斯华、范上娥、杨秀明等诸位名家,兼收南北各派所长。1977年,任中国歌舞团筝独奏员。1979年应中国唱片社之约首录《秦桑曲》,并先后录制《姜女泪》《凄凉曲》《道情》《百花引》《扫雪》等陕西筝乐,为陕西流派的发展和振兴奠定了基础。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1986年获“首届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一等奖”。1985年以优异成绩破格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继续深造,毕业后被学院推荐保送为硕士研究生。199 1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多次以国家级演奏家身份出访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讲学、演出。
其演奏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积累。多年教学中,培养了众多古筝专业优秀演奏人才。录制出版有《高山流水》《名家名曲·北派古筝精髓》《传统古筝专辑》《中国筝曲——陕西篇》等数十辑古筝CD。出版有《古筝速成演奏法》《周延甲古筝曲选》等专著。与黄枕宇先生合作创作有《映象》《声声慢》《西部主题畅想曲》等古筝作品。个人传略被收入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名人录》等书籍。
黄枕宇,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教授、富布莱特学者、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西方现代音乐理论学者、电子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硕士导师、音乐文献翻译硕士导师。
所著《西方电子与计算机音乐史》是目前国内该领域最全面、系统的理论历史学术文献,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科研项目。
在论文撰写方面,黄枕宇发表《具体音乐与舍费尔》《从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看早期电子音乐发展》等论文10余篇;于2009年承担国家(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电子音乐特色研究”中国电子音乐学术领域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音乐创作方面,黄枕宇曾先后完成《诺玛的十七岁》《浮华世界》《中国结》《红色的康拜因》《真爱无言》《童心》等六部电影音乐作曲;所创作的古筝协奏曲《西部主题畅想曲》《新翻罗江怨》等在大陆与港台地区广为流传;所创作的《月满庭》——筝与乐队、《独凭阑》——筝与弦乐四重奏,在国内极具影响力。黄枕宇的其他创作还有古筝独奏曲《声声慢》《映象》等作品。
他所著《电子音乐与计算机音乐基础理论》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计算机音乐基础理论专著,获北京市教委“2002年北京高等教学精品教材建设科研奖“特等奖;所翻译的译著《新音乐》,是目前国内最全面介绍先锋派音乐的西方音乐文献,获文化部首届音乐文献金钟奖铜奖。
翁慧,旅美青年古筝演奏家、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卫斯理学院音乐学院古筝导师、前波士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学习、工作经历:
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
2014年硕士毕业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教育家 Hankus Netsky博士,Ran Blake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即兴演奏与创作。
2015年 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预科部任教。
2018年 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大学部任教。
2019年 伯克利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2022年 卫斯理学院古筝导师。
2022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任教。
作为跨界民族乐器演奏家,对于即兴和跨界表演有着自己的演奏体系和风格,擅长用世界音乐的大格局和审美去诠释中国音乐,并受到国际乐坛上的肯定和赞誉。曾屡获国内外大奖:文化部“推新人”大赛 金奖;CCTV 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第四名;CAG国际大赛中国乐器成就奖;美国音乐独立大奖-最佳世界音乐提名等并获有“国家新星”,“东方艺术家”,美国“新兴艺术家”,美国大都会特邀古筝演奏家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首演了大量古筝新作品,其中《西部主题畅想曲》和《墨客》反响热烈,现在已是内地上演率最高的古筝作品;其参与创作的作品《春之飨宴》,《西班牙悲歌》等均在重大国际音乐节上演。
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在演奏方面,擅长帮助学生增强演奏中的音乐语汇和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建立完整的深层次听觉技巧,用世界音乐的融合概念进行跨界合作,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和展现中国音乐的魅力。在教学法方面,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协调复合型与个性化的关系,培养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具备跨文化,复合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西部主题畅想曲》是由周望女士和黄枕宇先生于2005年共同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特色的古筝独奏曲,它酣畅淋漓的表现了西部的人文风情和地貌特征.该作品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全曲分七个部分,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舞蹈性旋律和歌唱性旋律穿插进行,音乐语言发挥的相当娴熟,作曲在保留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现代作曲技法和一些钢琴演奏的技法,灵活运用多变的节奏,和弦,速度等因素,使得演奏技法得到了丰富,同时也加大了表演的张力,使乐曲有了更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创作技术上,作品善于利用节奏、速度和音域的变化。同时,在变化多样的发展中坚持将基本主题贯穿始终,使得整个作品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保持了很好的统一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将某些钢琴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古筝乐器的表现中,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技术演奏。总的看,作品一方面坚持以民族音乐为根基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尝试将一些新的技术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
《西部主题畅想曲》这首作品打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方法,采用人工定弦,具有浓厚的新疆风格,使得乐曲有更多表现的空间,更加贴切的体现新疆地区音乐的特点,在该作品中,小二度音程和增二度音程居多,所有这些音放在一起构成了极具新疆特色的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