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延甲(1934年6月-2019年8月3日),秦筝教育家、演奏家,男,山西省闻喜人,汉族,大学专科,教授。
曾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学会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秦筝学会会长。
2019年8月3日,周延甲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
人物经历
曾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古筝学会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秦筝学会会长。1953年考入西安音专(今西安音乐学院暨附中前身)主修古筝,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1960年整理编订了陕西流派《古筝迷胡曲集》等,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陕西筝曲16首被列为音乐艺术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学习曲目。撰文倡导和奋力实践“秦筝归秦”活动。
2019年8月3日23时34分,周延甲教授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8月7日,在西安市殡仪馆仰止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主要作品
《榆林古筝考查报告》(合作)、《继承和发扬秦筝流派演奏艺术传统》(获陕西省艺术科学研究成果优秀论文奖)、《秦筝归秦,贵在实践》等十多篇,并主编《秦筝》杂志。创作并演奏合带《姜女泪》、《绣金匾》、《凄凉曲》、《秦桑曲》(此曲获中央电视台《山城杯》作品一等奖)等筝曲,赴香港演出《秦乡行》、《中港台筝乐大师演奏会》、《秦声粤调音乐会》、《秦土情筝乐演奏会》,赴韩国、新加坡演奏陕西流派筝乐。报界评论称“曲调特点鲜明,风格突出、就是秦筝乐派。”筝坛宗师曹正教授生前说,“具有西秦风格的‘秦声’,使两千多年的逸响新声,不但恢复了它的历史盛名,而且是奇葩吐艳,大放异彩。”1999年《周延甲筝曲选》(周望编)出版发行,2001年录制《中国筝曲.陕西篇》CD盘,2002年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中国古筝流派名家音乐会》。
培养学生200余人(获国家级奖9人,省级名次奖20人)。1982年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1994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证书。多次被聘任全国古筝学术会议委员和大赛评委。业绩被收录《中国音乐家辞典》、《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音乐家传记》等。

黄枕宇,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教授、富布莱特学者、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西方现代音乐理论学者、电子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硕士导师、音乐文献翻译硕士导师。
所著《西方电子与计算机音乐史》是目前国内该领域最全面、系统的理论历史学术文献,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科研项目。
在论文撰写方面,黄枕宇发表《具体音乐与舍费尔》《从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看早期电子音乐发展》等论文10余篇;于2009年承担国家(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电子音乐特色研究”中国电子音乐学术领域发展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音乐创作方面,黄枕宇曾先后完成《诺玛的十七岁》《浮华世界》《中国结》《红色的康拜因》《真爱无言》《童心》等六部电影音乐作曲;所创作的古筝协奏曲《西部主题畅想曲》《新翻罗江怨》等在大陆与港台地区广为流传;所创作的《月满庭》——筝与乐队、《独凭阑》——筝与弦乐四重奏,在国内极具影响力。黄枕宇的其他创作还有古筝独奏曲《声声慢》《映象》等作品。
他所著《电子音乐与计算机音乐基础理论》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计算机音乐基础理论专著,获北京市教委“2002年北京高等教学精品教材建设科研奖“特等奖;所翻译的译著《新音乐》,是目前国内最全面介绍先锋派音乐的西方音乐文献,获文化部首届音乐文献金钟奖铜奖。

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助理教授,中国福建省永定县客家人,毕业於天津音乐院。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奏组副组长及副指挥,也是香港作曲家联会和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专长是指挥以及作曲作曲法和国乐配器法及钢琴伴奏的艺术等等课程为主。著作有《春》、《酒歌》等国乐合奏总谱。并编配多首广为流传的乐曲,如《六月茉莉》、《迎春花》、《翠谷长春》、《童年的回忆》、《羽调》。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华筝会副会长,秦筝传人,“翡翠”筝团艺术总监。
自幼随父亲----秦筝陕西流派领军人周延甲习筝,深得秦筝精髓。1985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199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本科,师从邱大成教授,并得到李婉芬、周望教授指导。除古筝外兼修指挥专业,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杨又青教授,获硕士学位。
曾赴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丹麦、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学、演出。古筝演奏风格粗犷细腻并存,清健纯朴。吸取传承各派演奏精华,同时大胆尝试不同的演奏形式和音乐风格,多次表演世界首演作品,是活跃于国际乐坛上的古筝演奏家。常年致力于古筝教育和新筝曲的改编和创作。
曾在多个重大比赛中获奖:“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南京);文化部主办的“东方杯”全国古筝大赛(上海);“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北京)等等。录制出版有《古筝名曲解析》、《中国古筝-陕西篇》等VCD教学光盘、CD光盘《周展筝中国》及《侘寂》、《一盏清茗酬知己》等。创作、创编的古筝作品有:《白桐曲》、《秦土情》、《丝路·花语》、《梦回临安》、《筝行四方》、《黄河》、《望云赋》等。其中《秦土情》荣获2016年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望云赋》、《白桐曲》、《丝路·花语》获浙江省音乐舞蹈节作品金奖、银奖。出版有《学筝一百课》、《筝重奏曲集》(一)、(二)、(三)及国内第一本古筝五线谱教程《中华筝教程》,并创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所研发的“中华筝”五线谱教学专用弦----“五色弦”获得国家专利。在《人民音乐》、《音乐创作》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及作品,如《秦筝永远在路上》、《秦土情》、《梦回临安》、《快耳人生—秦筝行》等。
指导的翡翠筝团曾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演奏奖,2019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传统组合组第四名、非传统组合组季军,第五届“文华奖”奖优秀演奏奖,2021年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展演奖(文华奖)
此曲取材陕西迷胡音乐大调曲牌“罗江怨”。经过编创,既继承了秦筝二变偏音和左手大指操按筝弦的独特技法,展示了秦筝风韵,更在快板部分尽情发挥,使起伏的旋律和钢琴相呼应,别有一番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