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江月琴声》
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的创作题材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经典名作——《琵琶行》。作曲家王惠然先生就是在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选取了《琵琶行》这颗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融合了柳琴和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独特的音乐演奏技法,以民族器乐作品的形式叙述了香山居士与琵琶女相遇相知的场景,表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境,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着力于表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内涵所拥有的深邃意境,在曲式、主题、配器等方面都力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
全曲共分四个乐段:
一、江月
在钟鼓等打击乐的衬托下,柳琴以揉、划、带、敲等手法,奏出深沉的散板和优美的慢板,形象地将“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迷人景色和碧波荡漾、轻舟飘逸的明快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哀诉
在乐队全奏的视托及交织下柳琴奏出悲切、痛苦的旋律,时而“大弦嘈嘈如急雨” ,时而“小弦切切如私语” 哀诉了古代艺女“梦啼妆泪红栏杆”的栖惨身世。
三、乱世
在乐队强烈音响的拱托下,柳琴以高难度的夹扫、八度跳、快速演奏技巧等,展示了古战场“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大战场面,情绪起伏跌宕,高潮迭起。
四、远去
这是主题再现的乐段,乐曲在透明、清澈的泛音中结束。余音缭绕,意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