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笙协奏曲《孔雀音画》戴子凡笙独奏
华音网
戴子凡 笙协奏曲 《孔雀音画》
演奏:戴子凡
作曲:关乃忠
伴奏:王玢
作曲:关乃忠

中国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9年移居香港,1986年至1990年为香港中乐团第二任音乐总监,1990年移居台湾担任高雄市国乐团指挥,直到1994年。1994年初移居加拿大。2006年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任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指挥。

早期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959)、《第一交响曲》(1961)等 到香港以后的作品(1986-1990):最初有中乐曲《洪湖随想曲》(1980)、《喜迎春》(1981)、《云南风情》(1982)、《丰年祭》(1983)、《天山恋歌》(1984)、第三钢琴协奏曲《英雄》、《管弦丝竹知多少》、《拉萨行》(1985)等;

1986年3月起任香港中乐团第二任总监后的主要作品有:《花木兰》序曲(1986)、古琴与乐队《离骚》、《白石道人词意组曲》(1987)、《第一笛子协奏曲》、《第一二胡协奏曲》(1988),为中乐团与管风琴而作的《第二交响曲》、《第一打击乐协奏曲》(1989)、大提琴协奏曲《路》(1990)等。

任高雄市国乐指挥期间的作品主要有(1990-1994):双千斤板胡协奏曲《山地印象》,中乐《台湾风情》(1991)、唢呐协奏曲《花木兰》(1992)、大合唱《高雄之恋》(1994)等。1994年移居加拿大之后的作品主要有:《小提琴协奏曲》(1994)、《第三交响曲》(中乐,1995)、中乐充曲《普天乐》及《第二大提琴协奏曲》(1997)等。

演奏:戴子凡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江苏省第一个笙专业研究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员。曾担任常州市华音民族乐团、常州市一中民乐团、常州市妇儿中心国乐团笙演奏员。9岁开始学习竹笛,师从常州华音民乐团团长、著名竹笛老师王焕仁。2009年起,跟随陈浩和贾静涛两位老师学习笙演奏的基本方法。

2011年起师从上海音乐学院著名教育家、笙演奏家徐超铭教授,并于2012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音民乐系笙专业,全面系统学习了37簧高、中、低音笙的演奏方法及理论。2014年,跟随德籍华人、活跃于当今世界舞台的现代先锋派笙演奏家、东方学者吴巍教授,学习用中国传统乐器—“笙”来演绎各类现代音乐作品以及即兴演奏的方法与技巧,不断拓宽自己的音乐语言和音乐视野。曾得到山东艺术学院牟善平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翁镇发教授及德国著名作曲家、维尔茨堡音乐学院教授Klaus Stahmer,日本宫廷雅乐作曲家和雅乐演奏家真锅尚之的亲自指导。

2015年9月,全程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了“2015上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笙艺术周”,并成功中国首演《凝时》、《无声之音》两部由德国作曲家Klaus Stahmer创作的重奏作品和《呼吸三》由日本作曲家真锅尚之创作的独奏作品,获得专家高度好评,被誉为“极具潜力的新笙代青年笙演奏家”。同年,积极参与组建上音翁镇发笙乐团,和乐团成员共同对中国传统曲目、现代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作,为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曾在上海音乐厅、2015首届中国笙艺术周、浙江国际音乐节、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乐团、复旦大学、上海星期广播音乐会成功献演多场笙重奏音乐会。

2016年4月,应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方满教授邀请赴美参加现代歌剧《GODEN LILY》首演,与USC管弦乐队合作。并应当地孔子学院邀请,举办了笙知识讲座及音乐会。

2016年9月,参与上海当代音乐周,世界首演由特雷斯坦 米哈依国际大师班学员创作的6首频谱音乐室内乐作品。

2016年9月起,加入中国首支加美兰乐团,在特聘德籍东南亚音乐研究专家Gisa教授的带领下,对加美兰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演奏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学习,研习了近十首加美兰的传统曲目。

2016年10月,参加《海上生民乐》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之大型仿古笙重奏节目《和鸣》的演出。

2016年12月,在无锡运河音乐厅举办了《何以笙箫默》——戴子凡和他的朋友们笙专场音乐会。

2017年2月,参加由文化部、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驻南非共和国大使馆主办的2017欢乐春节“音乐共和 走进非州”中国新年音乐会,随上音翁镇发笙乐团与艺术家代表共赴南非、博茨瓦纳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非洲当地民众的极大赞誉。

2017年5月,参与第六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系列活动,世界首演了为笙、单簧管、钢琴而作的三重奏作品《来时烟雨去时晴》。

2017年9月,应奥地利著名指挥彼得·布尔维克邀请,参与维也纳室内乐音乐节,与外国演奏家合作演出三首笙的室内乐作品。

近年来,连续5次参加“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等国际国内重大演出活动,担纲独奏、重奏、伴奏和著名作曲家的多部首演作品的演奏。

伴奏:王玢

中共党员,常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常州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常州市第五中学任教 已连续十三年担任常州市第五中音乐班专业教师 所带学生连续多次进入全省前十名,先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 所带业余钢琴学生也多次获得省市等各级各类比赛的好成绩。

乐曲《孔雀音画》

该作品是一首为36簧高音加键笙创作的交响音画协奏曲,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一、孔雀姑娘;二、孔雀姑娘的舞蹈;三、牢笼中的孔雀;四、孔雀姑娘的婚礼。这部作品描绘了云南边境傣乡美丽的画面,孔雀开屏美丽景象与傣族姑娘美丽舞姿,被掠入宫廷的孔雀的无助与反抗,热闹欢俗的场景。作曲家根据三十六簧加键笙的特点应用民族与西洋作曲技法,巧妙合理的发挥出键笙的多种演奏技巧,成为笙曲中最富光彩的协奏曲之一。

第三乐章表现了孔雀、孔雀姑娘、孔雀公主被囚在笼中或牢中的情景,无论是囚在笼中供人观赏,或者被陷入狱不见天日,哪怕是贵为公主被大王所威慑、被谄臣所包围,这三者虽然在旁人看来大有不同,但身处其境者失去的却都是最宝贵的自由。傣族人如此,中国人如此,德国人也如此,我想全世界的人都会同此感受吧!我想巴赫对自由的感受是不会不同于傣族的孔雀吧?巴赫是我最崇拜的作曲家,他的人性,他的宽厚,他的深邃无人可出其右。我给自己出了个最大的难题,我用了巴赫的Adaissimo和Fugue in Eminor为伴奏,用对位的手法在上面谱写了中国味道的笙的旋律,要想将这两者调和在一起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我并不是为了炫耀对位技巧,艺术中的最高意念是相同的,我想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尝试让吾心和巴赫靠得更近,那已经是我最大的欢愉了。

第四乐章,这是民间风俗性的场景,热闹、欢快自然是不可少的,但离开了牢笼的孔雀所感受到最为宝贵的,可能是那自由的空气吧!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