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笙教育家,笙、芦笙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笙专业第一位专职教师。1942年生于浙江天台,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免试升读上海音乐学院本科,1967年毕业,留校任教。
首演并录音中国复调大师、上海音乐学院陈铭志教授创作的笙赋格曲《远草赋》,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被誉为“笙歌赋格第一人”。嗣后,1989年于“上海文化艺术节”首演赵晓生教授创作的无伴奏现代笙曲《唤鳯》,创作、演奏共同荣获“上海市优秀文化成果奖”。
录制《静夜思·徐超铭笙独奏》《中国名人·名曲系列(之一)·徐超铭笙独奏》《Chine Sheng XU CHAOMING》(法国巴黎录音)专辑CD。1999年应EMI唱片公司邀请,飞赴巴黎,用中国37簧笙替代长笛,参加由法国、挪威和中国演奏家组成的管弦乐队,录制俄国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CD。1989年,与牟善平、肖江合作编著《笙练习曲选》,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畅销海内外。1991年、1997年,分别在《音乐艺术》发表《笙的和音与结合音》《笙演奏技术的创新——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等论文,荣获论文奖。2004年”东方魅力之星“全国首届笙演奏比赛,担任复赛、总决赛评委。2007年、2009年,分别在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担任半决赛、决赛评委。
徐超铭在教学之余,潜心创作、改编笙曲、芦笙曲。2014年6月,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创作、改编及首演作曲家创作的《笙、芦笙曲集》。徐超铭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笙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江苏省第一个笙专业研究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员。曾担任常州市华音民族乐团、常州市一中民乐团、常州市妇儿中心国乐团笙演奏员。9岁开始学习竹笛,师从常州华音民乐团团长、著名竹笛老师王焕仁。2009年起,跟随陈浩和贾静涛两位老师学习笙演奏的基本方法。
2011年起师从上海音乐学院著名教育家、笙演奏家徐超铭教授,并于2012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音民乐系笙专业,全面系统学习了37簧高、中、低音笙的演奏方法及理论。2014年,跟随德籍华人、活跃于当今世界舞台的现代先锋派笙演奏家、东方学者吴巍教授,学习用中国传统乐器—“笙”来演绎各类现代音乐作品以及即兴演奏的方法与技巧,不断拓宽自己的音乐语言和音乐视野。曾得到山东艺术学院牟善平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翁镇发教授及德国著名作曲家、维尔茨堡音乐学院教授Klaus Stahmer,日本宫廷雅乐作曲家和雅乐演奏家真锅尚之的亲自指导。
2015年9月,全程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了“2015上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笙艺术周”,并成功中国首演《凝时》、《无声之音》两部由德国作曲家Klaus Stahmer创作的重奏作品和《呼吸三》由日本作曲家真锅尚之创作的独奏作品,获得专家高度好评,被誉为“极具潜力的新笙代青年笙演奏家”。同年,积极参与组建上音翁镇发笙乐团,和乐团成员共同对中国传统曲目、现代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作,为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曾在上海音乐厅、2015首届中国笙艺术周、浙江国际音乐节、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乐团、复旦大学、上海星期广播音乐会成功献演多场笙重奏音乐会。
2016年4月,应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方满教授邀请赴美参加现代歌剧《GODEN LILY》首演,与USC管弦乐队合作。并应当地孔子学院邀请,举办了笙知识讲座及音乐会。
2016年9月,参与上海当代音乐周,世界首演由特雷斯坦 米哈依国际大师班学员创作的6首频谱音乐室内乐作品。
2016年9月起,加入中国首支加美兰乐团,在特聘德籍东南亚音乐研究专家Gisa教授的带领下,对加美兰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演奏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学习,研习了近十首加美兰的传统曲目。
2016年10月,参加《海上生民乐》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之大型仿古笙重奏节目《和鸣》的演出。
2016年12月,在无锡运河音乐厅举办了《何以笙箫默》——戴子凡和他的朋友们笙专场音乐会。
2017年2月,参加由文化部、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驻南非共和国大使馆主办的2017欢乐春节“音乐共和 走进非州”中国新年音乐会,随上音翁镇发笙乐团与艺术家代表共赴南非、博茨瓦纳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非洲当地民众的极大赞誉。
2017年5月,参与第六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系列活动,世界首演了为笙、单簧管、钢琴而作的三重奏作品《来时烟雨去时晴》。
2017年9月,应奥地利著名指挥彼得·布尔维克邀请,参与维也纳室内乐音乐节,与外国演奏家合作演出三首笙的室内乐作品。
近年来,连续5次参加“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等国际国内重大演出活动,担纲独奏、重奏、伴奏和著名作曲家的多部首演作品的演奏。
根据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改编而成,这首乐曲抒发了湖南茶乡人民热爱新生活,肩挑丰收担,迈着轻盈步伐,畅想未来喜送茶叶的欢乐情景。编曲者徐超铭先生,通过笙的诸多传统技巧,如“呼舌”“锯气”“花舌”等将旋律与之融合,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