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渊,唢呐界唯一一位“金钟奖”“文华奖”双料金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唢呐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19年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首届舞台演奏人才项目获得者,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作品类项目获得者,是中国首位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表演人才项目的唢呐演奏家。并于2006年参加维也纳第35届国际青年艺术节比赛、2008年参加英国威尔士兰格伦国际音乐节比赛和2011年参加乌兹别克斯坦国际音乐节比赛获得国际三金奖。
张倩渊,6岁开始学习唢呐,2001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唢呐演奏家刘英教授。作为唢呐专业教师,其专业学生在国际第四届中国器乐大赛上荣获金奖,并于2011年为上海音乐学院成功创办“乐动升腾 ”吹打乐组合品牌,2012年9月被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评选为学校重点室内乐科目。
作为新生代杰出的唢呐演奏家,成功首演如《火之舞》《延安·延安》《恣逸》《飒》等多部优秀唢呐作品并成功演绎和录制当代诸多唢呐优秀协奏曲,2014年出版个人首张专辑《唤凤》;2021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辑《金色年代-张倩渊唢呐经典作品演绎》;2021年由北京环球音像社出版个人专辑《渊远流长—张倩渊唢呐独奏音乐会》;2016年3月受邀参加著名作曲家秦文琛教授协奏曲作品专辑的录制,与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唢呐协奏曲《唤凤》,由世界唱片公司NAXOS全球发行,该唱片获得2018年中国第二届唱工委最佳古典原创专辑奖。
近年来,张倩渊多次以独奏家的身份受邀活跃于国内外大型音乐会的舞台,唢呐协奏曲合作的乐团有中国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法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爱乐乐团、宁波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新疆爱乐乐团、江苏省民族乐团、浙江省民族乐团等国内外知名团体,并与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曹鹏、张国勇、叶聪、胡咏言、谭利华、许知俊、汤沐海、金野、刘炬、邵恩、林大叶、朱曼、阎惠昌、刘沙、秦文琛、温德清、周龙、朱晓谷、朱世瑞、李劭晟、罗麦朔、李渊清等合作。
2014年3月27日受邀参加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音乐会”,与著名指挥家张国勇先生携法国交响乐团合作唢呐协奏曲, 获得在场中外领导人高度赞赏;2017、2018年两次参加“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节开幕式; 2018年5月19日受邀参加“2018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世界新音乐节暨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2019年11月19日于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渊远流长—张倩渊唢呐独奏交响音乐会》;2022年参加中国文学联合会“百花迎春”春节大联欢活动;202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倒计时活动,是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演奏家。
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青年爱乐乐团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华夏乐团首席指挥。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指挥协会常务理事。
在古典音乐领域指挥的重要演出活动包括:2020年和2021年指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张小夫“梵天净土”多媒体交响音乐会天津音乐厅与天桥艺术中心首演。2016年和2018年指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意象净土”与“意象丝路”原创作品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和国家大剧院首演。2017年指挥北京艺术基金项目“逐梦”原创作品国家大剧院首演。2016年指挥张千一作品陕北信天游歌舞剧《雪花窗花山丹花》音乐会版国家大剧院首演。2015年作为音乐总监指挥原创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解放军歌剧院首演。2010年至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指挥了多场经典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2009年至2013年在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地指挥了多场英文和中文版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2008年担任世界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及其它开幕式音乐的指挥录制工作。
在其它音乐领域经历的重要艺术活动包括:2021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致敬经典”金野爵士三重奏专场音乐会,并担纲“午夜玫瑰—爵士之夜”音乐会;2018年受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委约创作爵士音乐剧《新的订单》并予以首演,后于2020年出版该剧目创作歌曲的精选曲集;2017年作为爵士钢琴家应邀参加文化部“中国-中东欧”17国文化部部长论坛文化季爵士乐专场音乐会。2016年起携手天津交响乐团与“金佛”爵士乐队合作打造“西域狂想”、“海河组曲”等系列交响爵士音乐会。2015年起受邀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合作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为“盘丝洞”、“奋斗”、“风雨之夜”等多部中外经典黑白默片修复首映式现场即兴配乐。2012年起受邀参加英国伦敦爵士音乐节、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北京“九门”爵士音乐节,北京“乐谷”国际流行音乐节,珠海“北山”爵士音乐节等。
此曲由任同祥先生于1959年根据山东地方戏和其他民间音调编写而成。乐曲构思如下:“旧社会,路旁花,风吹雨打受摧残;新社会,一枝花,工农兵群众喜爱她。”乐曲开始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旋律波澜起伏,情思如泣如诉,给人以凄楚悲壮,肝肠痛断之感。恰似一个饱经风霜的民间艺人在倾诉不幸的过去。而后慢起渐快转入一个激动而热烈的快板,旋律欢畅热情,节奏明朗活泼,气氛炽热欢腾,与前面凄楚的音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将全曲推向高潮。使人顿觉欢欣和光明,表现了解放后民间艺人的欢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