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曾师从桂习礼、项祖华教授。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东欧分会会长;亚洲扬琴协会创会会长。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乌克兰利沃夫国立利谢科音乐科学院、捷克维瓦诺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访问学者;2008年获匈牙利罗兰大学哲学博士;2009年美国福特基金印度德里大学“亚洲学者”;2016年中美“富布赖特”密歇根大学音乐戏剧舞蹈学院研究学者。
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开拓者,足迹已遍及欧、亚、美等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在北京举办6场《悠扬琴声通南北•师生情深贯东西》师生扬琴专题系列音乐会活动。2008年创建国内第一个以重奏形式演绎中外经典作品的“茉莉花”扬琴重奏乐团,应邀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并首发唱片《茉莉花开》。2013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首次中印民乐与交响乐团合作的“当东方与东方相遇——刘月宁与印度音乐家新作品音乐会 ”。
刘月宁教授在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的同时,还在海内外出版发行了个人专辑18张;系列教材10余部。2010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国际扬琴领域译著《东欧扬琴音乐文集》;2013年发行“茉莉花”第二张专辑《茉莉芬芳》;2014年出版《中印之夜》DVD专集;2015年与青年扬琴演奏家陈芸芸合作的《湘墨》获首届中国•湖南扬琴新作品评选原创组一等奖;“茉莉花”重奏团荣获第十六届大阪国际音乐节民族乐器组最高奖;2016年3月发行“茉莉花”第三张唱片《夜无眠· “茉莉花”扬琴重奏团特约新作品集》;并担任全球第一套中英双语中国音乐海外传播视频书谱系列教材《中国音乐轻松学》主编等。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
央音展演民乐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当代杰出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二级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民乐系主任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她7岁习琴,先后师从章时钧、孙维熙、林石城先生,学生时代已是开创琵琶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的第一人。2011年,她首创个人音乐季,于一周内连续举行独奏、重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四场不同形式的音乐会,所奏30余部(首)作品几乎概括中国琵琶音乐的经典之作,同时又以《逆水行舟•一个音乐家的时代感受》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堪称世纪之初中国最重要的音乐事件之一。章红艳还应邀与澳门乐团合作,用了10年时间走遍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近50个城市。
这位自称“琵琶行者”的音乐家,其行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50多个国家,曾与郑小瑛、汤沐海、吕嘉、余隆、李心草、托马斯·斯利普(美国)、亚伦·哥特弗雷德(以色列)、捷杰耶夫(俄罗斯)等40余位指挥家以及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澳门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广州乐团、厦门爱乐乐团、香港泛亚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巴伐利亚交响乐团、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迈阿密交响乐团、巴西国家交响乐团、韩国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东京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出演于世界著名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波士顿乔丹音乐厅、慕尼黑音乐厅、柏林爱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斯美塔那音乐厅、俄罗斯马林斯基歌剧院音乐厅、日本三得利音乐厅等。被国外媒体称为“来自东方的使者,无与伦比的音乐精灵”。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民俗中心永久收藏其唱片专辑《十面埋伏》,她本人获美国亚洲文化学院颁发的艺术成就奖。
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她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悉心培育学生,为专业院团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教授的学生多人多次荣获“金钟”、“文华”、“CCTV民族器乐大赛”、“天华”、“飞扬”等国内外重要赛事奖项,多位毕业生成为各高校的优秀教师。2003年,她开设“弹拨音乐重奏与合奏课”,创立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催生作品,为弹拨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乐团已是当代中国极富创造力和代表性的乐团之一。除以己之力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章红艳教授还带领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以大、小不同编制在非洲、澳洲、欧洲、亚洲、美洲等地演出。2018年5月,章教授带领团员登上世界级艺术殿堂悉尼歌剧院和墨尔本演奏中心,以“西域流光”为主题向澳洲听众精彩展示中华优秀音乐精品,音乐会获得当地主流观众和媒体的热烈反响。
同时,章红艳又是一位热忱公共音乐教育事业,身体力行的实践者。2008年始,她在国内外许多城市举行“且弹且谈”讲座音乐会,推广高雅艺术及音乐厅文化,培养了大批喜爱民族音乐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她还在北京持续开设每月一次的“章红艳音乐文化公益讲堂”,以传统文化和琵琶音乐为内容,普及社会教育。近年,她先后荣获杨雪兰音乐教育奖、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金校徽”奖、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三育人”优秀教师等。
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赞辞:“琵琶行者”章红艳以其女性独有的韧性和坚持一次次书写历史,用不媚俗、不迎合的态度,奉献最纯粹的音乐,以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极富魅力的台风获得观众的认可与共鸣,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改良社会审美情趣、引领民众艺术品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女,出生于1961年。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
出生于民乐世家,自幼随父周延甲习筝,深得陕西筝派技法真传。曾师从高自成、项斯华、范上娥、杨秀明等诸位名家,兼收南北各派所长。1977年,任中国歌舞团筝独奏员。1979年应中国唱片社之约首录《秦桑曲》,并先后录制《姜女泪》《凄凉曲》《道情》《百花引》《扫雪》等陕西筝乐,为陕西流派的发展和振兴奠定了基础。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1986年获“首届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一等奖”。1985年以优异成绩破格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继续深造,毕业后被学院推荐保送为硕士研究生。199 1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多次以国家级演奏家身份出访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讲学、演出。
其演奏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积累。多年教学中,培养了众多古筝专业优秀演奏人才。录制出版有《高山流水》《名家名曲·北派古筝精髓》《传统古筝专辑》《中国筝曲——陕西篇》等数十辑古筝CD。出版有《古筝速成演奏法》《周延甲古筝曲选》等专著。与黄枕宇先生合作创作有《映象》《声声慢》《西部主题畅想曲》等古筝作品。个人传略被收入于《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名人录》等书籍。
《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