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198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2000年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1995-1996年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成为美国密苏里大学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富布赖特研究学者。
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和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现为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约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
代表作品有:柳琴独奏《剑器》室内乐《寂》、交响合唱《我们的祖国》扬琴协奏曲《凤点头》民族管弦乐《龙舞》《融》、管弦乐《节日狂想》、交响诗《雪城高原》、交响音画《美丽天津》、管弦乐幻想序曲《夸父逐日》、双协奏曲《岭南印象随想》(二胡与琵琶)、编钟与民族管弦乐队《编钟徊响》、以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等。
作品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18-2019)、“庆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交响乐作品回顾展演暨第六届中国交响音乐季"(201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全国交响乐作品展演”、以及中宣部《新时代中国交响乐作品原创精粹》等重大活动。
中国煤矿文工团扬琴演奏员,中国音乐学院扬琴专业硕士, “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成员,CWA世界扬琴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2003-2012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师从于扬琴演奏家应皓同教授, 201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2015年被推免为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玲玲教授。在校期间,曾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中国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
曾获文化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比赛”扬琴青年组铜奖;“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民乐弹拨比赛”优秀奖;“首届扬琴艺术节邀请赛”专业青年组金奖;美国“Hummingbird国际音乐节暨第三届华乐杯国际大赛”获专业A组金奖;作为“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成员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最高奖,并参与展演活动。曾多次受邀出访美国、德国、斯洛伐克、新加坡、非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于2019年“第十五届世界扬琴大会”,中国音乐学院专场演出中,首演扬琴独奏曲《雨后山林》。2021年参与《扬琴五线谱视奏训练》书籍的整理、编著工作,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凤点头》是徐昌俊创作的一首扬琴协奏曲,凤点头一词来源于中国京剧打击乐,在中国京剧的“武场”(即打击乐声部中)分别有【大锣凤点头】和【小锣凤点头】两种锣鼓点子,作品素材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刻影响,作曲上借鉴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突出中国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敲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