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扬琴作品创作发展研讨会——新作品分析会于2023年10月15日15:30,在浙江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厅成功举行。会上共有16首委约的新作品上演,这些新作品形式丰富,题材广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作曲家对“扬琴”这件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探索和发展。
本届全国扬琴作品创作发展研讨会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浙江音乐学院科研处、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承办,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协办。
刘畅创作的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三十多个作曲大赛中获奖并演出,接受百余首委约创作,其创作的作品由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北京民族院团,安徽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澳门中乐团,台湾小巨人乐团,吉林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电影乐团等各大乐团与个人在国内外舞台频繁上演。
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钢琴独奏《戏影》(美国金钥匙国际作曲比赛金奖);民族管弦乐《酒歌》获2011年台湾TMC国际作曲大赛NCO佳作奖;吹打乐《依我磬声》获2013年中国金钟奖民乐组合银奖,作品获最佳演奏奖。古筝独奏《静水流深》(上海全国民乐独奏作品比赛金奖);交响乐《惊蛰》;民族室内乐《瓷咏》(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比赛金奖);琵琶八重奏《面纱》(第三届敦煌奖最高奖特别奖);琵琶与吉他《七个瞬间的随想曲》(第三届敦煌奖金奖);为京胡、琵琶古筝与乐队而作的三重协奏曲《声如歌》;民族管弦乐《神秘的香料》(获2016年由文化部主办的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展演优秀作品);民族管弦乐《乘风破浪》;阮协奏曲《斑斓》;第一琵琶协奏曲《花漾》;第二琵琶协奏曲《期待》;古筝协奏曲《忆梦》;笛子协奏曲《曼妙》;扬琴协奏曲《烟姿》;二胡协奏曲《近月》;唢呐与陕北说书人协奏曲《天坡》;唢呐协奏曲《城外勺花》;二胡与琵琶协奏曲《园影》;室内乐《七个瞬间的随想曲》《铮铮》《面纱》《赛里木之歌》《听雨》《破风》《花漾》《流年》《大漠》《宕泉》《芳华》《那拉提》等几十部作品。2015年6月,刘畅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个人首场专场作品音乐会,获得热烈好评。
浙江音乐学院附中扬琴教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扬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扬琴硕士,先后师从肖笛教授、于海英教授、黄河教授。
2014年获第三届北京民族器乐大赛金奖,2021年获文化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优秀指导教师奖,2023年获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扬琴教学成果评比青年教师A组第一名。近年来,受邀于迪拜、加拿大、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布全球,作为独奏及主演多次受邀赴各大音乐院校,如: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辽宁大学、西湖大学等;剧院如: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加拿大奥芬剧院、北京音乐厅、武汉琴台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福州大剧院、青岛大剧院、珠海大剧院、南京保利大剧院等30多个剧院。多次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中华情》”、“CCTV五一特别节目乐享会·青春你好”、“CCTV-9纪录片《千里江山万里歌》栏目的录制。
任教以来,指导的学生在各大专业赛事上获得佳绩: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展演(文华奖)、国韵杯、中国扬琴艺术节、中国扬琴高端论坛展演、浙江扬琴艺术节等各级赛事中获得金奖十余枚,多次应邀在全国扬琴比赛中担任评委。参与多项省级课题:浙江教育厅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等。
首演代表作品有扬琴协奏曲《穿梭》《烟姿》《欢歌》《十里红妆》,《十里红妆》入选中国扬琴高端论坛新作品展演;《烟姿》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播放。
青年艺术指导(国乐方向);
2006年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吕黎。
2012年旅德学习,师从Prof. Matitjahu Kellig、Prof. Elena Margolina-Hait。
2007年获得香港-亚洲钢琴公开赛二等奖。
2019年为第十六届美国古典音乐家国际声乐比赛担任官方指定钢琴艺术指导。
2021年为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
2023年担任敦煌杯民族器乐比赛(琵琶、阮、柳琴)官方指定艺术指导。近年来以民族器乐钢琴艺术指导的身份活跃于舞台上。
扬琴协奏曲《欢歌》,创作于2023 年 1 0 月。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广西东兰县民歌《哥 划船漂游》。此歌流传于东兰县武篆,三石及巴马县西山等乡镇, 一般是男女对唱,也有独唱。 欢歌,欢:壮语释义:山歌。
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这首民歌,在保留传统旋律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作曲技法与和声,并加入了多种音乐情绪及多样性元素表达,意图让听众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