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回响”扬琴室内乐团 赵安琪 李柔 罗元武
刘音璇,中央音乐学院扬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回响”扬琴室内乐团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指导教师,“北京现代室内乐团”演奏家。出生于山西晋中市,9岁随父刘忠义学习扬琴,后师从邱怀生教授、黄河教授,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刘月宁教授,在读期间曾受到项祖华、桂习礼教授的悉心指导,并跟随李真贵教授学习民族打击乐。作为杰出的扬琴演奏家曾出访欧、亚、美洲多个国家,活跃于港、澳、台地区以及内地多个城市,以独奏、伴奏、重奏的身份参加过数个国内外重大音乐节:荷兰“中国音乐节”、 法国“中法音乐节”、德国石荷州、德雷斯顿现代音乐节,韩国统营现代音乐节、澳门国际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民族音乐节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音乐学院当代艺术周等。
刘畅创作的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三十多个作曲大赛中获奖并演出,接受百余首委约创作,其创作的作品由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北京民族院团,安徽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澳门中乐团,台湾小巨人乐团,吉林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电影乐团等各大乐团与个人在国内外舞台频繁上演。
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钢琴独奏《戏影》(美国金钥匙国际作曲比赛金奖);民族管弦乐《酒歌》获2011年台湾TMC国际作曲大赛NCO佳作奖;吹打乐《依我磬声》获2013年中国金钟奖民乐组合银奖,作品获最佳演奏奖。古筝独奏《静水流深》(上海全国民乐独奏作品比赛金奖);交响乐《惊蛰》;民族室内乐《瓷咏》(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比赛金奖);琵琶八重奏《面纱》(第三届敦煌奖最高奖特别奖);琵琶与吉他《七个瞬间的随想曲》(第三届敦煌奖金奖);为京胡、琵琶古筝与乐队而作的三重协奏曲《声如歌》;民族管弦乐《神秘的香料》(获2016年由文化部主办的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展演优秀作品);民族管弦乐《乘风破浪》;阮协奏曲《斑斓》;第一琵琶协奏曲《花漾》;第二琵琶协奏曲《期待》;古筝协奏曲《忆梦》;笛子协奏曲《曼妙》;扬琴协奏曲《烟姿》;二胡协奏曲《近月》;唢呐与陕北说书人协奏曲《天坡》;唢呐协奏曲《城外勺花》;二胡与琵琶协奏曲《园影》;室内乐《七个瞬间的随想曲》《铮铮》《面纱》《赛里木之歌》《听雨》《破风》《花漾》《流年》《大漠》《宕泉》《芳华》《那拉提》等几十部作品。2015年6月,刘畅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个人首场专场作品音乐会,获得热烈好评。
作品为扬琴三重奏而作,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鹿柴》中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作曲家采用了山东民歌《沂蒙小调》作为主题动机,将三架扬琴想象为在山中歌唱的三位“歌者”,他们在山间彼此歌唱,交流,歌声回荡在山野之间,回响连绵不绝...语响亦有回响(想)之意,意为对于过去的回忆与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