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祖华出生于苏州音乐世家,自幼学习扬琴、二胡等乐器,师从江南丝竹泰斗任梅初和民乐大师陆修棠。40年代随卫钟乐、陆修棠、杨荫浏等民乐大师活跃在江苏、上海举行音乐会演出,初露才华颇受好评。50年代调入上海民族乐团并任上海音乐学院扬琴导师。60年代应聘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项祖华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扬琴艺术家和第一位扬琴硕士生导师,在他半个世纪的扬琴艺术生涯中,对扬琴音乐的继承、传衍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精擅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扬琴,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突破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形成自己“细致入微、跌宕多变、刚柔并济、韵味隽永”的艺术风格。
他的扬琴演奏、创作及论著,是最早在全国音乐比赛的获奖者。他曾创作改编了近百首中外古今的扬琴及民乐作品,如大型扬琴套曲《国魂篇》:《屈原祭江》、《苏武牧羊》、《昭君和番》、《林冲夜奔》四阙;扬琴组曲《芳季篇》:春.兰、夏.莲、秋.菊、冬.梅;扬琴协奏曲《海峡音诗》(三个乐章),《竹林涌翠》、《丝路掠影》、《弹词三六》等。很多已录制成唱片、光盘专辑流传海内外。
他还专著出版《扬琴弹奏技艺》(获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扬琴专辑》、《项祖华扬琴作品集》、《项祖华扬琴教程VCD》、《全国扬琴考试曲集》等书,在海内外发表数十篇论文,具有资深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多年来,他培养了一大批扬琴专业师资和演奏家,其中数十名高足曾在海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堪称桃李满门,硕果累累。
他曾多次出访欧洲、美洲、亚洲等数十个国家演出讲学,深受欢迎赞赏。1991年他应邀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扬琴大会并当选为“国际扬琴学会”副主席。93、97年参加在捷克、白俄罗斯举行的二、四届世界扬琴大会和德国国际扬琴音乐节演出再获成功。被誉为“集演奏、创作、教学、科研四位一体的扬琴艺术大师”;“为中国扬琴艺术独树一帜,走向世界,开宗立派,居功至伟”。
由于他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荣获国务院的表彰和国家级奖励。并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列入“世界音乐名人”,美国国际杰出人物中心列入“国际杰出艺术家”;及“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等辞书。
著名扬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扬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扬琴协会副主席。
1975年就读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师从扬琴教育家杨荣耀、赵荫河,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扬琴教育家桂习礼、张镇田,1981年、1985年破格免试为中国音乐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一直师从扬琴教育家项祖华,研究生期间随王沂甫教授学习东北风格扬琴演奏,随著名音乐理论家李西安进行理论研究。1987年毕业,成为我国第一位扬琴女硕士,撰写了硕士论文《建国以来扬琴音乐创作的发展与反思》,并留校任教。
曾在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观摩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扬琴专组第一名)。先后在北京、匈牙利、瑞士、台湾、香港等地成功举办扬琴独奏音乐会。她的演奏专辑已由中国唱片社等多家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乐曲《声声慢》、《竹林涌翠》、《觅》、《土家摆手舞曲》、《林冲夜奔》等,均是以她首演并广为流传。曾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和讲学。作为艺委会秘书长筹办及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作为艺术总监发起、组织了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2006北京国际扬琴音乐周”。作为策划人之一与中国音乐学院乐器博物馆筹建组、国乐系联合举办2014《中国扬琴艺术周》。
近年来出版了首部《中国扬琴乐器法》专著和《扬琴演奏教程精编》、《扬琴新韵 —— 作品专集》、《蝶梦飞竹—— 扬琴重奏、合奏曲集》、《儿童趣味扬琴入门》、《扬琴传统音乐作品精选》、《当代扬琴名家经典演绎 —— 扬琴传统音乐作品演奏专辑》、《扬琴考级辅导大全DVD》等教材。撰写发表了《现代扬琴音乐作品竹法探讨》、《扬琴制音类技法研究及运用》、《扬琴改革的新起点—— 蝶梦扬琴的研发》、《扬琴技法系统分类的构想与实践》、《扬琴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等多篇论文。2004年,创建了“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作为中国首个专业扬琴艺术团,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艺术活动,2008年“蝶梦飞竹”扬琴组合荣获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小型民族乐器组合组铜奖,荣获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非传统乐器组合”优秀奖。主持北京市教委特色资源库项目“中国民族器乐经典曲目集萃 —— 扬琴篇”。2006年设计研发了新一代扬琴产品—— 蝶梦扬琴,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林冲夜奔》是项祖华根据昆曲同名折子戏为题材,吸取了昆曲音乐曲牌《新水令》《燕儿落》为基调而发展创作了这首扬琴独奏曲,全曲分为:引子、愤慨、夜奔、风雪、上山五段。以林冲投奔梁山的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多层次的音乐表现手法和扬琴演奏技法谱写了一曲场面壮观,气势辉煌,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