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回忆》 第二乐章:呆滞的慢板
音乐安静下来,仿佛置身于山间,体味大自然的静谧。
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著名的作曲家和中阮演奏家,被称作“中国新世纪音乐拓荒者”。
刘星先生以月琴专业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之后成为自由音乐人,并开始接触一些流行音乐,玩吉他、爵士乐等。他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相融合,创作出具有别样风味的音乐作品,他所创作的有些乐曲旋律线条虽不明显,但他在乐曲的主干部分多使用具有和声效果的多个音来代替单旋律,从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音乐构思。
柳琴、中阮演奏家。出生于上海,启蒙于原上海黄浦区少年宫的周国华先生与原上海歌剧院的高华信先生。1978年考入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柳琴、中阮专业。
自1984年以来,张鑫华多次出访美国、香港、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曾与香港中乐团、台湾省立交响乐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等合作进行了协奏曲演出。除此之外,还多次随中国演奏家小组出国访问交流,并两度随乐团参加在奥地利金色大厅举行的“新春音乐会”演出,足迹遍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张鑫华受聘为中国民族器乐国际大奖赛评委、文化部应聘资格考核委员会评委。他教授了许多海内外学生,在专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鑫华大师曾担任中国首届艺术节“中华千人大乐”首席柳琴。在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次演奏了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使中阮由伴奏乐器和演奏小曲的地位提高为协奏乐器,并从此固定了中阮使用拔片来进行弹奏的演奏方法。1990年,他在新加坡以一曲柳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好评。其演奏风格细腻优雅、音色甜美。
2006年张鑫华被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原创作品有:中国首届艺术节首演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作曲:刘星、指挥:闫惠昌)、中阮协奏曲《绽放》(作曲:苏文庆、郑翠萍)。柳琴协奏曲作品主要有《梁祝》(赵咏山、杨大成改编)、《酒歌》(作曲:刘文金)、《雨后庭院》、《天地星空》(作曲:苏文庆、郑翠萍)。
《云南回忆》是刘星先生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情以及音乐形式为题材而创作,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中庸的中板、呆滞的慢板和机械的快板。每一乐章都有不同的精彩配器,突出了中阮浑厚圆润的音色特点,给人无法忘怀的生动音乐听觉,好似展开了一幅云南地区的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