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金(1937年5月5日—2013年6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国作曲家
195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理论,并学习二胡、钢琴与唢呐等乐器
1959年,在校期间创作二胡曲《豫北叙事曲》,93年该曲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960年,创作二胡曲《三门峡畅想曲》
1982年,创作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1983年,凭借《长城随想》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一等奖
1984年,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1985年,任香港中乐团客席指挥 ;同年,当选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
1986年,任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
1989年9月,香港中乐团举办了“从刘天华到刘文金”音乐会
1990年,创作竹笛与民族乐队《鹰之恋》。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创作琵琶与乐队《剑魂》
1998年,为欢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指挥中国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友谊的纽带》音乐会
2002年,创作二胡套曲《如来梦》
2003年,推动中国歌舞剧院民乐团与韩国、日本组成亚洲乐团
200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刘文金作品音乐会
2006年,在天津音乐学院举办刘文金二胡作品音乐会。4月,创作交响序曲《泰山魂》
200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从艺五十周年刘文金作品音乐会;同年,创作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并成为“金钟奖”二胡比赛的决赛指定曲目 ;同年,担任CCTV民族器乐大赛评委
2010年,在河南郑州举行了刘文金作品音乐会及研讨会
2012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刘文金作品音乐会
王甫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及民乐系副主任。并于2005年至2017年期间应聘担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及艺术总监,亦曾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目前应邀担任浙江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艺术总监暨国乐系系主任,并应邀担任湖南省演艺集团艺术顾问及湖南民族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指挥专业委员会会长。
曾于1985年率先在北京指挥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推出民族音乐现代作品音乐会,首开民族乐队演奏现代作品之先河,同时期亦曾指挥演奏了谭盾等众多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并与中央民族乐团、广播民族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了许多极富挑战的现代作品音乐会,对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自应聘担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及艺术总监以后,王甫建在乐团内部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带领这支有着悠久历史的团队步入新的辉煌。在他“以创作带动演出,以创新推动发展”的理念推动下,上海民族乐团开创了自己的音乐季模式,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型民族音乐会,如《上海回响》、《锦绣中华》、《大音华章》,以及《丝竹雅韵》、《飞花点翠》、《东方的太阳》、《火红中国年》等专题音乐会,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2016年在第五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族管弦乐指挥评选中入选“十大民乐指挥家”。在担任湖南省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后又成功推出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民族音乐会《潇湘水云》,继续努力坚持拓展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理念及实践。其中《上海回想》等十余台音乐会得到上海市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大音华章》和《潇湘水云》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获得全额支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应邀客席指挥海内外各地的民族乐团,首演推出了许多中国当代民族音乐作品。亦曾多次率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等出访巡演欧洲、美国、拉美及亚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演出中国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并深入介绍中国音乐文化获得广泛的赞誉。
与此同时,王甫建努力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当代创作,不断发掘开发激励优秀作曲家投身于民族音乐创作,由此而影响的不仅有许多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还有很多优秀的青年作曲家,许多经他委约创作的作品已经成为海内外民族的保留曲目。同时,王甫建自己也有许多创作,如双琵琶协奏曲《断桥》、柳琴与乐队《柳依》、竹笛与乐队《风舞竹》等多种类型的音乐创作,编创改编了许多民歌和民间乐曲,如《欢乐歌》、《新编五梆子》、《百鸟朝凤》等,均成为乐团脍炙人口的保留曲目。近两年来还领衔担纲为湖南民族乐团创作了大型民族乐队专场音乐会《潇湘水云》;为山东民族乐团创作的大型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大道天籁》;受山东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委约创作了大型红色主题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沂蒙史诗》。
根据中国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音乐主题所创作的同名作品交响诗《十面埋伏》,被香港中乐团评为“二十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乐作品”。乐曲描述古时楚汉相争时的决战情况,演奏充分发挥乐队的交响性表现手法,表现战争的激烈,展现出古战场的生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