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文章 视频 音乐
丝弦五重奏《唐曲二首》
华音网
丝弦五重奏 《唐曲二首》
改编/编曲:胡登跳

西江月 长江女引

演奏:郭敏清 周丽娟 吴强 王蔚 王莉莉

改编/编曲:胡登跳

1926年生于宁波宁海。曾用名宣清,民族音乐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启蒙,在宁海平调、舟山锣鼓、东海渔歌及“十番乐”的熏陶下,小学时就学会了二胡、笛子、月琴等民族乐器,其中尤以二胡水平最高。

胡登跳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主任,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上海政协委员、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

胡登跳任教30多年,致力于作曲与作曲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荷兰、南斯拉夫、比利时等国访问演出和讲学,受到高度评价,更为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三个“中国第一”:在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乐系;创立了“丝弦五重奏”这一中国民族室内乐的新形式;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民族管弦乐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乐配器的专著。

胡登跳的主要作品有丝弦五重奏《节日的夜晚》(获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荣誉奖)、丝竹乐《江畔》、民乐合奏《唐曲五首》、吹打乐《吹吹打打唱新人》、二胡独奏《A的随想》、为母校宁海中学建校60周年而作的《跃龙》等,其中《跃龙》获全国第五届音乐作品三等奖,后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是我国唯一入选的民族乐器重奏乐曲。

参与演出
扬琴:郭敏清

1946---- 祖籍广东,出生于上海, 加拿大籍.

原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上海丝弦五重奏原创小组成员之一。现任多伦多敦煌室乐团音乐总监和任教于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世界音乐中心。

年少师从名師陈俊英、陈日英先生, 1960年入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学习扬琴、钢琴, 师从洪圣茂、周惠、李明璐、肖酩教授, 196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破格留校, 成为历年来全国音乐院校最年轻的扬琴专业教師. 1972年通过了在职进修上音本科七门音乐理论课程的考试, 调任民乐系任教至1996年出国定居.

1964-1996,郭敏清和洪圣茂教授一起为创建上音从附小、附中到本科、留学生一条龙的扬琴教学体系奋斗了32年,在教学、演出、创作和乐器改革各方面取得了成就。

1987年,由洪圣茂设计改革,郭敏清首演及推广的81型12平均律扬琴,荣获“中国文化部科技成果奖”;郭敏清改编的《节日的天山》《大象》《剪羊毛》等独奏曲被广泛采用於各専业院校的教材及比赛和音乐会曲目之中;他们合著的《少年儿童扬琴教程》,《扬琴新曲60首》分别在上海和台湾出版。

从1976年起,郭敏清活跃于国内外的音乐舞台,领衔“上海女子丝弦五重奏”组,演奏足迹遍及日本、东南亚及欧洲多国,1992年应邀成为全国第一个赴台湾演出的大陆音乐团体。1993年赴美国十城市巡迴演出,获拉斐也特市长颁发“城市金钥匙”荣誉。同年,上海东方人民广播电台以“琴中注入深深爱,竹下流出万般情”为题,介绍了她的音乐人生。

1996年移居加拿大,通过演奏和教学推广中国音乐文化,创建“敦煌室乐团”,多年来举办和参加了500多场音乐会及艺术節的演出,并和多伦多歌剧院、交响乐团及世界各国音乐家合作演奏,世界首演了Philip McConnell的扬琴与弦乐四重奏“Fantasy”及 Alice Ping Yee Ho的钢琴、小提琴、扬琴与弦乐“Si Yi for the Arts”。

加拿大国家电台CBC及新时代中文电视电台七次专题介绍了对郭敏清的采访和音乐会实况转播。2004年,获加拿大国家艺委会的资助,赴美国学习西方扬琴音乐,2007年,参加第八届世界扬琴大会在闭幕式上独奏表演,2018年,在上海“郭敏清81型扬琴师生音乐会”上首演了她创作的新曲《回响》。

曾在中国,香港、台湾丶加拿大出版了《郭敏清扬琴独奏专辑》《中国扬琴名家名曲》《絲弦女》《上海絲弦五重奏》 《Anna Guo Yangqin Music》等十几张CD和DVD。

琵琶:周丽娟

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教。现为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上海市琵琶学会理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顾问。

曾师从中国老一辈琵琶教育家、演奏家林石城教授、卫仲乐教授、叶绪然教授及孙裕德教授。先后赴日本、南斯拉夫、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演出。1980年荣获中国首届琵琶比赛第二名。1986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为其举办了个人专题节目。

在新加坡出版了琵琶独奏专辑录音带,在台湾福茂唱片公司出版了激光唱片及录音带《交响乐与琵琶“乌江恨”》,由台湾摇篮唱片公司出版了“丝弦五重奏专场”实况录像带,在上海音像公司出版了《丝弦女》激光唱片一、二集。2003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少儿琵琶集体课教程。

阮:吴强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团长,重合奏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长。

近年来,她以非凡的音乐才华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其指挥风格简洁、精致、潇洒著称,有着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学院派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同时,善于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掘出更广的音乐表现空间。音乐处理结构严谨,细腻精致,声部层次清晰,使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室内乐般的默契与平衡。她多次执棒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上音民族乐团、浙音国乐团、天音民族乐团登录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台湾国父纪念馆、捷克斯梅塔娜、香港大会堂等重要演出场所,献演多场国家级重大演出,获得非凡赞誉。

在中国乐器弹拨类演奏领域她以非凡的音乐才华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其演奏风格自如潇洒,张弛有度。在16岁时就荣获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最高奖”。此后又取得多项大奖并出版音像制品《剑器》《春到沂河》《中国柳琴名家名曲》《毕兹卡欢庆会》《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经典民族室内乐》《融》等个人柳琴、中阮独奏及民族室内乐和管弦乐队专辑十余种。学术研究中发表有全国性民乐教材《高等艺术院校专用柳琴演奏教程》《柳琴高级练习曲》等论著、论文多部(篇)。至今所演奏的大量柳琴、中阮作品是业界内的演奏教学范本,是全国民乐演奏领域公认的标杆性人物。

指导的学生及团队获得文化部、教育部、宣传部等国家级全部音乐比赛的“全金”,如:在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中以五重奏获“金奖”;在CCTV“雅士利杯”民族器乐大奖赛中以金豈组合获“金奖”;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小型合奏组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在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全国民乐弹拨类比赛中获“金奖”。

古筝:王蔚

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协会员及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管学会理事及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协理事及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顾问;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自幼随父王刚强教授学习古筝,1988年毕业于上音并留校任教。在校期间师从孙文妍,何宝泉教授;曾先后得到郭鹰、潘妙兴、赵登山、韩庭贵、曹桂芬、任清志、赵曼琴等名家的指点。

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扎实全面的功底,博采众长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具艺术魅力的演奏风格。先后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马可波罗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及民乐团、澳门中乐团、新加坡鼎艺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等合作首演和首录了《孔雀东南飞》、《沧海赋》、《暗香》、《梦幻妈祖》等大量筝乐作品。多次出访亚、欧、美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举行音乐会及大师班讲座并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央视“CCTV民族器乐大赛”、新加坡教育部、艺理会主办的国内外重大民乐比赛评委。

出版了《蕉窗夜雨》、《王蔚的古筝艺术》、《中国筝曲—浙江篇》等十多张个人专辑及《丝弦女》专辑一、二;1991年在该专业中率先出版了以传统筝,钢丝筝及十二平均律蝶式筝演奏的《孔雀东南飞》CD专辑,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多次再版发行。创作独奏曲《畲山茶歌》及改编十余首筝曲分别收入在《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古筝新韵》等书中;出版专著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专业教材—《古筝“弦距型”手指训练教程》及主编《中国古筝考级曲集》、《中国古筝考级曲集--演奏级》、《中国筝曲》等并录制相配套的DVD;在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了【求同存异,“雅”“傲”共赏—给广东汉乐筝艺及《出水莲》提供一份教学参考】、《潮州音乐与潮州筝》等多篇论文。电台、电视台曾录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枝红杏出墙来》、《王蔚的古筝艺术》等作专题介绍。

曾荣获“第十九届世界儿童联欢节”、“上海之春”优秀表演奖;1989年“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青年古筝专业组三等奖;上海音乐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奖”;文化部颁发的“园丁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之春“优秀教师奖”、“园丁奖”;七次荣获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基金奖二、三等奖”等。从教二十多年来为国内外培养了像刘乐、袁莉、谢涛、任洲洋、陈珏、陆莎莎、陈素慧、陆笑姿、王晶等一大批优秀的古筝演奏人才,先后有五十多名学生在文化部举办的:“95东方杯”、“文华艺术院校奖”、“首届龙音杯国际古筝比赛”、“cctv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国家级的专业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作为当代古筝领域的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其艺术成就被收入《国乐精粹》、《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

胡琴:王莉莉

王莉莉  二胡演奏家 、教育家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专业组第一名获得者;

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教育奖”获得者;

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

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评委;

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阅专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理事;

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3岁开始随父亲习琴,1978年考入上音附小;1982年考入上音附中;1988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

提前一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于附中至今。在校期间曾先后师从陈大灿、唐春贵、王乙、林心铭、吴之珉等教授。是著名盲人音乐家孙文明的再传弟子。

2015第一届、2018第二届上海“胡琴艺术节”执行总监、项目负责人。

2016年9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为二胡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大课《不同地域风格的二胡作品及演奏技法分析》的课程,王莉莉教授担任主讲。课程的开设在国内音乐学院中尚属首创。

2018年入选上海音乐学院“双馨双成”高水平师资培养计划资助。

2003年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首批骨干教师、获上海音乐学院“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三次荣获“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奖”。

王莉莉教授培养过的学生曾囊括文化部“金钟奖”、“文华奖”金、银、铜奖。

出版各类二胡CD10余张;二胡专著、教材、曲集10余种;并首次在全国出版探索性质的创作曲目80首,出版《少儿二胡集体课初级教程》。

王莉莉教授的演奏可用八个字概括:高贵优雅、与众不同。技术上,扎实深厚、功力满满;艺术上,严谨而不失生动自然,大气而不失细腻独特。她对每部作品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做到了至善至美。她的演奏,旋律线条感强,充满了想象力与感染力。

被誉为:“二胡演奏无所不能的莫扎特、拉弦器乐充满想象力的诗人”。

阅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