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音网站
聚合
刘凤山
刘凤山
刘凤山
刘凤山
刘凤山
刘凤山
首页 / 音乐家
聚合|中国笛乐艺术的一代宗师: 赵松庭
开篇词

赵松庭先生的一生如一本书,丰富厚重,又如艺海,广阔浩瀚。
       他不顾世事阻挠一心崇求笛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奋力将中国笛艺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他逝世后,后代们、学生们,还有受先生精神影响之人,在这本书上续写着新的篇章。
       赵松庭先生是中国民族音乐界、中国笛艺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流芳”百世,“松庭”常青。
       谨以此聚合,敬赵松庭先生在天之灵,谨以此聚合,送给当代衷情笛艺的所有人士,希望这个聚合能成为大家了解、研究赵松庭笛子艺术的一块宝地。
                            华音网 2023年3月9日

简介
赵松庭(1924-2001),中国20世纪笛乐艺术的缔造者之一。他是推进中国笛乐专业化发展的先驱,其艺术生涯对中国笛乐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是20世纪中国笛乐艺术的一代宗师。 作为一位杰出的竹笛演奏家,赵松庭创造性地将南北两派的竹笛演奏艺术进行融合,开“赵派”竹笛演泰艺术之先河,在竹笛的气、指、舌以及音色处理等方面有着精到的美学理念,备受业界的推崇。特别是首创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竹笛演奏艺术的革新。全版>>>
PART1:松庭卷
幽兰终逢春
赵松庭生平年表

赵松庭(1924-2001),笛子演奏家、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江东阳人。九岁学吹竹笛,十五岁考取著名的锦堂师范学校,后在上海法律学院肄业。曾任浙江东阳巍山镇小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21军文工团团员,浙江歌舞团演奏员,浙江艺术学校教师、艺术指导,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六十年,功勋卓著,被公认为中国笛乐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任浙江艺术学校(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在竹笛上创造性地使用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等。

赵松庭先生笛艺人生

1924年,赵松庭先生出生于浙江东阳的一个书香门第,小学时受一位邢姓老师启蒙与竹笛艺术结缘,并早期随喜爱吹笛的父亲学习,自此开始了笛乐艺术人生。

受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加之刻苦钻研,十三四岁的赵松庭已能熟练吹奏《三五七》《小桃红》等婺剧基本曲调,还曾在中学期间担任学校业余乐队的“正吹”。十七岁的赵松庭拜昆曲艺人叶小苟为师学吹昆曲,直至晚年,赵先生仍能背诵出六十余折子戏的唱腔。

中学毕业后,赵松庭考取锦堂师范学校,受教于袁一洪老师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并接触到竹笛的制作。毕业后遵父辈之意考入上海法律学院学习三年的法律。

浙江解放后的1949年12月,赵松庭考入解放军第21军文工团,真正开始从事专业音乐工作。

1950年,赵松庭随团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结识了随中央慰问团同去演出的北派演奏家刘管乐,刘管乐演奏的《卖菜》《荫中鸟》令赵松庭深受吸引,他特意向组织申请一周假期随刘管乐先生学习了北派演奏技术。在朝鲜期间,赵松庭立功七次,由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乐队副队长。

1954年因伤回国休养期间,赵松庭创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竹笛独奏曲《早晨》。这部作品由曲笛演奏,融合了南派与北派的典型演奏技巧,并首次使用“循环换气”演奏技法。

1955年赵松庭先生从文工团复员回乡,担任东阳婺剧团的导演。同年下半年被省群艺馆借调到杭州,并随浙江民间歌舞团到浙江各地巡回演出。

1956年,赵松庭先生代表浙江赴北京参加首届全国音乐周活动,他演奏的《早晨》反响热烈,《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在京期间,赵松庭先生与京剧大师马连良、歌唱家周小燕、钢琴家傅聪等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7年赵松庭先生在参加完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回国之后,在“反右”运动中错划为“右派”,在下放农村劳动的四年中,赵松庭先生仍对笛乐艺术充满热爱,创作了《采茶忙》《婺江风光》等作品。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赵松庭先生重回浙江歌舞团。

1964年参加了“上海之春”音乐节的演出,用排笛演奏了自己创作的《婺江风光》《采茶忙》和刘管乐先生的《荫中鸟》。著名音乐家李凌在《文汇报》上以《吹情》为题撰文对其大加赞赏。

赵松庭先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发明排笛。

文革期间,赵松庭先生的演奏生涯被迫中断,并被打入牛棚。在艰苦的岁月里,赵松庭先生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竹笛教学与理论研究中。1972年与其弟弟物理学家赵松龄先生合作的文章《横笛频率计算与运用》发表于《乐器》期刊,同年回到浙江省曲艺团,并在浙江艺术学校兼课任教,开始专业化培养笛乐人才。

1973年赵松庭先生回到浙江歌舞团工作,同年创作《渔港春潮》,并改编排笛曲《火车向着韶山跑》、《荫中鸟》,两曲同年在广交会开幕式上演出。

1976年正式受聘浙江艺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讲课生动幽默、充满激情,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赵松庭先生对教育事业充满感情,数十年的悉心耕耘浇灌,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1978年赵松庭先生在《乐器》期刊发表文章《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并在同年研制出G调低音笛。

1979年,赵松庭先生与曹星合作创作了经典笛曲《幽兰逢春》。

1980年,赵松庭先生受邀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笛子广播讲座》。

1980年和1981年分别受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

1983年广播出版社出版了教材《笛子演奏技巧广播讲座》。

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专著《笛艺春秋》。

1985年和1990年研发了玉石龙凤笛与弯管低音大笛。文章《一种古老而新颖的民族乐器——同管双笛》(上、下)分别发表于1992年第4期和1993年第1期的《乐器》期刊。

1993年应台北市立国乐团的邀请,赵松庭先生赴台湾演奏《幽兰逢春》。

1994年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系聘为客席教授。

1995年由“马可勃罗”为其灌录唱片《赵松庭笛子金曲精选》。

2000年,已至暮年的赵松庭先生和弟弟赵松龄先生经过近十年的联手研发,成功研制出“雁飞篪”。

2000年受台湾琴园国乐团的邀请在台北举办“笛艺春秋”——赵松庭笛艺七十年回顾展音乐会,并出版发行实况录像。

2001年,赵松庭先生于1995年录制的《笛子演奏基础教程》入门篇、提高篇以及配套教材《笛子十讲》出版发行。

2001年3月,赵松庭先生因罹患胰腺癌医治无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逝世,享年78岁。

赵松庭艺术生涯

【艺术成就】

《早晨》是赵松庭笛曲创作和演奏的成名之作。1954年, 赵松庭在朝鲜战场负伤,回国在东北疗养,远离战场隆隆炮声,眺望窗外旭日东升,耳闻晨鸟啼鸣,江山如诗如画,此情此景给他带来灵感,由此创作出笛子独奏曲《早晨》。此曲的创作,采用了昆曲曲牌《点绛唇》音乐元素,以现代音乐理念和表现方法创造意境,结合中国竹笛南北两种风格表演技巧扩展笛子表现力,笛曲既有舒缓悠远的优美旋律,也有上下起伏的音阶灵动,一改旧笛曲的风格,为前人所未闻。《早晨》可以称之为我国现代意义笛子独奏曲的第一曲。

赵松庭从部队复员后在东阳婺剧团短暂任艺术指导。1955年,浙江省文化局贯彻执行中央文化部组织民间音乐舞蹈队伍文件精神,次年赵松庭调入筹建中的浙江民间歌舞团(今浙江歌舞总团)。赵松庭成为浙江民间歌舞团的创始团员和元老。

赵松庭在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工作20余年,创作了《三五七》、《鹧鸪飞》、《婺江风光》、《采茶忙》等十多首笛子名曲;同时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鉴唢呐气息控制方法创吹笛循环换气法;融合笛子北方南方笛子两种表现手法,达到刚柔相济,能抑能扬;发明排笛,拓宽笛子音域和表现力。

1964年,在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赵松庭演奏了笛曲《婺江风光》。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以《吹情》为题在上海《文汇报》撰文,赞美《婺江风光》是一首“以器乐写心灵”的杰作,认为它“音中有物, 声中有情”。

此期,他还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兼课;录制了《早晨》、《和平鸽》、《牧羊歌》等唱片,出版了《赵松庭的笛子》一书。

赵松庭的笛子艺术成就,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赏识。周总理还曾邀请赵松庭和马连良、周小燕、黄虹、傅聪等几位文艺界知名人士到他家作客。在当年政治运动的不测风云中,赵松庭曾受周总理的关怀而改善了境遇,这令赵松庭一生念念不忘。他的笛曲《幽兰逢春》就融入了此感恩和思念的情怀。

兰花,花之君子,古代文人喜自比之。历代江浙文人爱兰花,赵松庭也爱兰花,曾抄录古人许多咏兰诗词。他的笛曲《幽兰逢春》,可谓其创作顶峰,一生的总结。他与老朋友曹星,浙江的大律师,共创此曲,他创意、构思了该曲,并谱写前半部“孤兰生幽园”的意境;曹大律师代他写“逢春”喜悦部分。乐曲采用了昆曲的音乐素材,悠扬雅致,委婉抒情。该曲旋律,从低缓压抑到轻快舒展,以幽兰逢春的意境来暗喻个人际遇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怀。该曲创作于1979年,时值十年“文革”刚刚结束。作者在该曲的题记中写道:“周总理曾说昆曲是朵兰花。今天,兰花逢春,重放幽香。缅怀总理,仿昆曲情趣,作此曲。”

赵松庭于1976年调到浙江艺术学校任教,主业转向音乐教育,逐步淡出乐曲创作和舞台表演。

【教育树人】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以此道理类推赵松庭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成功,甚为直观。由于“文革”期间被取消登舞台表演的资格,赵松庭弘扬民族音乐的全部热情失去了倾注的出口,于是他把大部分精力转向了培养学生,以此寄托自己的心愿,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他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学的笛子爱好者,来者不拒,有教无类,皆收为弟子,并秉承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博雅教育,学思并重,倾心指导,早期“业余”就成功培养出一批笛艺新秀。

到浙江艺术学校专职任教之后,开始有了笛子专业的学生,后来又相继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客座教授,科班出身的笛子专业学生增多,如詹永明、张维良、戴亚、杜如松、王次恒、吴樟华等都是科班出身弟子中的佼佼者。他们学业有成之后,有的留校任教,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有的到各大音乐团体任笛子演奏员,成长为一级演员、笛子首席。赵松庭的这些弟子又带出自己的学生,一代传一代。现今,我国各大音乐学院、各大音乐团体的著名笛子专业教授、演奏大师,大半出自赵松庭门下。赵松庭成为中国赵派笛艺的宗师。他编写的笛子教程《笛子演奏技巧十讲》,成为笛子教材的经典。

【研究理论】

赵松庭在音乐理论方面的造诣颇深。“文革”期间,他还把一部分精力转向了声学研究。他的胞弟赵松龄是同济大学声学教授,曾任同济大学物理系主任。两兄弟合作研究管乐器的发声原理和实际制作。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也是如此,没有良好的乐器,音乐家也难出伟大的作品。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严重不足或说短板,在于乐器。比较于西方长笛,赵先生常常感慨中国竹笛在音准、音域、转调、易裂等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尤其是对音准,需要靠吹奏者气息控制和手指按孔矫正,完全靠经验,很不规范。为此他热心于乐器改革,发明排笛、低音弯管笛、同管双笛(雁飞篪)等,拓宽笛子的音域、音阶。更重要的是,他与胞弟共同研究温度、闭管、开管、管径、管壁厚度、开孔的位置、孔直径长短等等因素与频率的关系,前面各项因素发生变化及其互相影响,则频率也相应发生变化。这项管乐器的计算理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先进的管乐器科研成果。它从理论上解决了笛子、箫以及各种吹管乐器的频率计算问题。其重要论文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一种古老而新颖的民族乐器——同管双笛》、《同管双笛(雁飞篪)的性能及其实用设计》等。

赵松庭还对中国竹笛的源流、笛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笛子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这些收录在其专著《笛艺春秋》中。

【继往开来的方法】

中华文化的传承之道,传承的理念,或曰传承的方法,可概况为四个字“继往开来”。先秦诸子百家,历经传承发展,在历史上形成思想各异形形色色众多门派,仅仅儒道两家本土原生之道,内部分支门派就多不胜数,有的还彼此争斗;但不管门派思想如何不同,其文化传承的方法却是基本相同,即“继往开来”,一方面继承以往思想文化,一方面开辟新的道路。例如宋明哲学流派理学和心学,两派皆承儒学,兼容佛道哲学思想,但又有很大分歧,彼此争论不休,理学大师朱熹和心学大师陆九渊曾展开一场旷世之辨,激辩三天三夜。然而,两派在传承方法上却是完全一致,朱熹重视“继往圣,开来学”,另一位心学大师王阳明也言治学为“继往开来”。这样开发性的传承之道,使得中华文化流水不腐,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国古代先民发明埙、笛、篪、钟等乐器,是他们从感知宇宙自然之声中悟出的,其声音空旷深沉而悠远,似乎存在宇宙的秘密,蕴藏先民的智慧。历史上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戏曲,还有中华56个民族史诗和民间音乐传承,经历长期发展,积淀了无数音乐宝藏,可谓浩如烟海。发掘其秘密,学习其智慧,并弘扬之,复兴民族音乐事业,是中国音乐人的使命。

赵松庭痴爱中华民族音乐,从艺五十多年,弘扬民族音乐,无怨无悔。他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沿用了“继往开来”的方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一瓢精华,以现代的开放的理念加以发扬光大,继往而开来。一方面,赵先生有深厚的国学功底,能让他较深领会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并继承之。另一方面,赵先生又接受过新学教育,了解新文化和现代音乐,这使得他能够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他在笛曲创作中,灵活运用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和古代诗词意境,以现代音乐手法和笛子表现技巧,创造新时代音乐的新意境,开中国当代新笛曲之先河,《早晨》、《三五七》、《二凡》、《鹧鸪飞》、《婺江风光》、《采茶忙》《幽兰逢春》等笛曲的创作都是如此方法;在音乐理论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中,也是融汇古今,结合中西,因材施教,培养后学;在乐器制作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发掘骨笛、埙、篪等古代管乐器资料,研究古代管乐发声原理,以现代声学理论,计算横笛频率,创新发明同管双笛(篪),使得管乐制作从经验走向科学。先生以诸多建树,开创赵派笛艺,可谓继往开来的笛艺宗师。

赵松庭是豁达之人,既领会儒家“达则兼济天下,不达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也喜好道家逍遥游、顺其自然的思想,对释家思想也有所领悟。他的五十余年艺术生涯,大起大落,时达时不达。面对荣辱,个人境遇的变化,他都会从儒道释哲学精华中找到个人的处世和为人之道,尤其身处不达甚至困境之时,做到独善其身,荣辱不惊,颇有古代士人的风格。

赵松庭爱好唐宋诗词,喜欢写律诗。一九八二年九月,赵先生登上了泰山玉皇顶,感慨颇多,作五律一首:

志在玉皇顶,白头攀紫岑。

豪情随蹬涌,幽思逐云生。

历尽崎岖路,求来坦荡心。

苍松万千树,无语却知音。

此诗乃赵松庭对自己一生追求弘扬民族音乐事业的述怀,也是他的墓志铭。

赵松庭先生视频合辑
先生遗韵(音频)
赵松庭先生笛艺文论
笛艺生涯五十春 (文/赵松庭)2023-03-01
竹笛源流 (文/赵松庭)2023-03-01
同管双笛(雁飞篪)的性能及其实用设计 (文/赵松庭 赵松龄)2023-03-02
凤箫龙笛溯源 (文/ 赵松庭)2023-03-02
排笛简介 (文/赵松庭)2023-03-03
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 (文/赵松庭)2023-03-02
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 (文/赵松庭)2023-03-03
常用竹笛计算数据 (文/赵松庭)2023-03-02
中国笛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文/赵松庭)2023-03-02
中国竹笛教学方法探讨 (文/赵松庭)2023-03-03
笛艺问答 (九篇) (文/赵松庭)2023-03-03
痛悼刘管乐老师 (文/赵松庭)2023-03-03
PART2:流芳卷
赵松庭笛子艺术相关纪念活动视频辑合
《松庭流芳》——赵派竹笛新生代(浙艺优秀校友)专场音乐会
2021年10月29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第二届“松庭龙吟”全国竹笛邀请赛获奖选手音乐会
因疫情影响,北京4名选手和上海1名选手无法参加演出,他们分别是:刘美琪(青年A组),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王怡力(青年C组),中国音乐学院大一学生。王一诺(少年A组),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学生。岑羽诺(少年B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高一学生。王泽(青年A组),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二年级。部分原定曲目由其他选手演奏。 2021年10月28日,浙江音乐学院,标准音乐厅
2021赵派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
2021年10月27日 杭州大剧院(歌剧厅)
龙之吟——笛埙乐团专场音乐会·2019第四届铜岭竹音中国竹笛艺术展演暨首届“松庭龙吟”全国竹笛邀请赛
2019年8月16日,浙江实验艺术剧场
松庭流芳·全国笛箫名家名曲音乐会暨2018“松庭杯”第三届全国笛箫邀请赛
2018年7月25日,浙江温州苍南县人民大会堂
感恩师德 不忘初心——纪念恩师赵松庭先生逝世17周年音乐会暨浙江省松庭笛箫公益艺术中心揭牌仪式
2018年6月18日,浙江音乐厅
松庭流芳·纪念笛坛宗师赵松庭先生名家名曲音乐会
2016年11月11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笛坛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与教学思想对21世纪笛乐发展的影响研讨会&杜如松教授讲座
2016年10月12日,上海音乐学院
赵松庭竹笛艺术学术研讨会
2016年10月10日,杭州
松庭流芳·笛坛宗师赵松庭纪念馆落成典礼音乐会
2016年10月9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
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成立音乐会
2015年11月11日,浙江音乐学院标准音乐厅
赵松庭——一代笛坛宗师逝世10周年纪念音乐会
2011年10月15日 北京音乐厅
赵松庭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
2011年3月8日,杭州
悼念赵松庭先生座谈会
2001年3月,赵松庭先生追悼会前一天
儿女眼中的父亲
缅怀与思念
吹彻一根笛——悼笛艺大师赵松庭 (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2023-03-06
赵老师留下的 (文/曾永清)2023-03-06
走近赵松庭 (文/屠式璠)2023-03-06
永远的笛韵 (文/李天琼)2023-03-06
追忆恩师赵松庭先生 (文/蒋国基)2023-03-06
师尊教诲铭刻心 (文/张维良)2023-03-06
我向赵老师学习《幽兰逢春》 (文/ 王次恒)2023-03-06
恩师的“雁飞篪” (文/杜如松)2023-03-07
忆恩师 (文/韩建林)2023-03-07
师恩铭记 (文/吴樟华)2023-03-07
怀念 (文/邓世晖)2023-03-08
老师,我想对您说 (文/范建弟)2023-03-08
研究文章
浅谈赵松庭对竹笛发展的贡献 (文/张东旭)2023-02-27
赵松庭的笛艺教学实践 (文/詹永明 陶 冶)2023-02-27
笛子大师赵松庭 (文/张子帆 陈杭明)2023-02-26
赵松庭竹笛教学理论剖析 (文/高纯华)2023-02-27
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 (文/吴樟华 周立波)2023-02-24
赵松庭的乐器改革实践及其意义 (文/李乐)2023-02-22
赵松庭竹笛作品创作分析 (文/高纯华)2023-02-22
赵松庭笛曲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 (文/赵晓笛)2023-02-21
赵松庭制笛公式评析 (文/陈正生)2023-02-21
赵松庭笛曲赏析(四) (文/蒋国基)2023-02-21
赵松庭笛曲赏析(三) (文/蒋国基)2023-02-20
赵松庭对中国笛子的贡献 (文/施王伟)2023-02-20
赵松庭笛曲赏析(二) (文/蒋国基)2023-02-19
赵松庭笛曲赏析(一) (文/蒋国基)2023-02-19
赵松庭笛曲编创特征管窥 (文/陈悦)2023-02-18
相关新闻
特别致谢
特别感谢:王建元先生、詹永明先生提供珍贵资料,特别感谢台湾琴园国乐团林谷珍先生提供赵松庭先生舞台演奏珍贵影像,特别台湾谢旭鸣先生提供赵松庭先生之多幅神韵照片,特别感谢龙音制作公司提供赵松庭先生舞台演奏珍贵影像,本聚合的资料还在不断更新中,尚需大家的协力,如果您有相关的资料,可发华音总编室huaineditor@163.com
缅怀先生
音乐家资料聚合工程
在新媒体时代下,华音重新发挥网站整合功能,以演奏家、乐器或机构为维度聚合“碎片化”民乐信息,提供演奏家更为全面的动态、演奏音频视频和学术文章等内容。且页面布局可根据不同音乐家提供的内容进行个性化调整,页面内的任何内容均可“零门槛”在线观看。
阅读

华音网站 精彩无限!

Since 1999

华音网站 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为己任!

Copyright @1999-2021 www.hua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